本報記者 蘇詩鈺
見習記者 毛藝融
3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召開“投資顧問業務創新與合規發展研討會”,并與螞蟻集團研究院聯合發布了《投顧業務的全球實踐與中國展望》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大部分已展業的試點機構都推出了相應的投顧品牌,以線上渠道為個人客戶提供低門檻產品和服務,體現了財富管理的普惠性趨勢。2019年10月份,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至今共有60家機構獲得了試點資格,其中54家試點機構已經展業,涉及440萬個賬戶,95%為小微戶(10萬元以下),管理規模近1200億元。其資產配置結構為:33%為混合基金,31%為債券基金,股票基金和貨幣基金分配分別為10個百分點,客群呈現較為明顯的中等風險偏好特征。
對于中國投資顧問業務的發展,報告建議,應推動更多機構參與投顧業務試點,擴大投顧試點范圍。引入更多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第三方銷售機構等機構,推動尚未展業的銀行開展業務,實踐“銷售平臺+基金投顧”的合作模式。同時,逐步拓寬投顧產品資產類型和類別,推行全球化資產投資,滿足多類資產配置需求。此外,在收費模式、科技應用等方面應鼓勵更多創新舉措,更好地解決投資顧問與客戶利益一致性的問題。
(編輯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