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馮思婕
3月5日,《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全國人大代表、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將就“進一步推動絲綢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紡織行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屠紅燕提到,紡織行業是僅次于石油行業的全球第二大污染行業,高污水、高能耗問題突出。傳統做法就是通過外部治理如易地搬遷等,但還是要在根源上解決問題。
“最新研發出的數字化綠色環保印染新技術,在行業內大力推廣很有現實意義。該技術依托高精準數字化能力,精密的軟件能計算出每一塊面料微小分子所需染料量,使得染料上染率達到99%以上,從而免去上漿和水洗工藝,污水排放減少99%,染料用量降低20%—30%。”屠紅燕表示。
據屠紅燕介紹,該技術已列入2021年浙江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2022年已實現產業化規?;a,讓企業實實在在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甜頭”。但這項已經可以成熟應用的先進技術,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產業價值沒有最大化發揮。
為推動紡織行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屠紅燕提出建議:首先,建議政府加強項目服務管理,完善落實產業項目全生命周期閉環推進機制。由政府確定牽頭部門專項負責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幫助支持各企業快速落地;其次,設立紡織綠色低碳發展基金,重點支持清潔生產、綠色印染、短流程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通過重點項目立項、先進技術評選、重點應用推廣等措施加快行業綠色相關技術的研究應用。
除了推動行業綠色轉型外,屠紅燕還提出,要加強數智賦能應用,牽引行業提質升級。
屠紅燕告訴記者,在以前,絲綢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在產品使用價值的提升上,現代意義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插上數字化的翅膀,去演繹個性、時尚、生態、文化的全新內涵。“這些在數字經濟中涌現出來的創新成果,可以源源不斷地為行業帶去新的動能和活力。”
屠紅燕建議,相關部門應認真梳理總結數智場景在行業的創新實踐與應用,并形成具有數字化特征的標準技術成果,快速在全行業推廣。同時,鑒于絲綢紡織企業多為中小企業,“不會轉,不敢轉,不能轉”情況突出,建議搭建一個直接面向絲綢紡織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公共服務平臺和可落地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應用場景,真正讓數字賦能實體經濟。
(編輯 喬川川 白寶玉)